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

田径运动调节人情绪_田径调整训练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运动员的心理应该怎么控制呢?2.运动对心理有哪些好处?3.田径运动员如何消除紧张心理4.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简述健康运动对人体的影响。5.运动会使心情愉悦吗?6.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它能为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运动还能培养人的意志。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

1.运动员的心理应该怎么控制呢?

2.运动对心理有哪些好处?

3.田径运动员如何消除紧张心理

4.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简述健康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5.运动会使心情愉悦吗?

6.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田径运动调节人情绪_田径调整训练

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它能为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

运动还能培养人的意志。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体育运动暴露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让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比如说跑步

研究表明,遇到不如意的事时,要想及时消除沮丧,最好的办法就是跑步。大多数沮丧者是因为缺乏运动,而跑步又是一种有氧运动,除了活动筋骨、肌肉之外,还能加强心、肺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跑步还能分散注意力。跑步时,人的身体会获得新的感受,这种感受,会使人忽略因心情沮丧而引起的不适。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心情沮丧的原因是脑神经元中缺乏荷尔蒙。跑步时,荷尔蒙增加,跑步后,荷尔蒙分泌量还能增高,所以,跑步能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心理学家建议,在跑步之前,最好是先走一走,然后,再慢慢跑。跑时,不必追求速度,实在跑不动,可以停下来走一走,等呼吸顺畅后,再接着跑。

跑步能消除沮丧心情,跑步能强身健体。消除沮丧心情只是权宜之计,而强身健体则是长久之计。因此,运动心理学家主张,不要等到出现了沮丧心情时才去跑步,最好平常也进行跑步健身,以促进人体内荷尔蒙分泌量的增加。这样,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不至于产生沮丧心情;即使产生沮丧心情,也较轻微,不会使人长期郁闷。因此,建议人们加强身体锻炼,如果不能坚持天天锻炼,每周至少也应锻炼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这样,你就能够远离沮丧。

心情沮丧不利于身心健康,跑跑步有助于赶走沮丧。沮丧了,那就快去跑步吧!不沮丧,也快去跑步吧,为了防患于未然。(

运动员的心理应该怎么控制呢?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是因为,体育锻炼可激活身体各部分细胞,分泌较多的使人愉悦的物质多巴胺,五羟色胺,所以运功是减轻紧张焦虑的良药,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希望你理解,希望帮到你,希望你健康快乐。

运动对心理有哪些好处?

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紧张,缩短了呼吸,加快了心跳,甚至四肢发抖和尿频,这必然导致运动员心理活动异常,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比赛;对运动的模糊感知和表征;不听从教练的安排和指示;失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游戏的结果。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很多,如训练过度、恢复不良、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对对手的恐惧、对表现的期望过高、以往失败的重现等。

情绪负性是指运动员在激烈比赛刺激下的一种异常心理体验。它的特点是不安、恐惧、过度紧张和失控。由于这些心理状态的出现,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从而导致智力下降、感知缓慢、行为僵化、比赛信心丧失。

鼓励使用客观刺激物来调节运动员的心理,如教练在比赛中的冷静表情、轻松的语言和友善的态度,以消除负面情绪。运动员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和引导,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从而形成一系列反射活动,控制消极情绪。

运动员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他们改变现状、进一步寻求实现某一目标的紧迫感。但是,如果运动员对预期的威胁有过度的担忧和恐慌,此时他们往往会夸大比赛中的困难因素,低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害怕比赛成绩不佳,害怕因辜负教练、家长和其他人的期望而产生焦虑,这不利于比赛的成功。过度紧张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竞技运动员。有些运动员会感到紧张,伴有身体僵硬、麻木等症状。其他运动员的头脑中有一些消极的想法,他们似乎无法摆脱这些焦虑情绪。一方面,这两种紧张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破坏整个比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这两种形式的过度紧张。

田径运动员如何消除紧张心理

(1)改善情绪:体育运动能为我们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

(2)培养意志: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我们总会体验到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能使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和谐关系:体育运动让我们群体中成员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

(4)认识自我:我们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体育运动暴露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让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5)促进协调:行为协调是指我们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我们所有参与者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6)培养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我们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

(7)培养合作意识:同时,体育运动又是包括个人的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我们每个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

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于同一集体内,还应包括与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的判罚,比赛将无法进行。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我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8)使人更聪明:我们如果能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适量的运动,也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能更灵敏,从而让人变得更聪明起来。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简述健康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紧张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问题。我觉得:一:了解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这是最关键的。二:让教练多找一些搞笑的小故事在赛前讲给你听,一便使你放松。三:平时多搞一些模拟比赛,以增强适应性。四:自言自语也是一种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自言自语其实就是自我宣泄和倾诉,这样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祝你成功!

运动会使心情愉悦吗?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首先,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

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体育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

第四,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

第五,体育运动促进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最后,体育运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目前,健康水准己成为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社会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尺。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操(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1 有氧运动对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

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细胞燃料中脂肪是体内最大的能源贮备,也是运动中补充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较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超过糖的供能。在运动的开始阶段,有部分糖酵解供能,因而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随着进一步运动,呼吸循环系统供氧能力和线粒体利用率的能力提高后,血乳酸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或稍高于安静时水平,同时脂肪酸供能的相对比例随运动时间延长而增长。这一过程从一个角度来讲,可以有效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多贮存。

耐力训练适应后,有氧运动可使脂肪酸供能的比例提高,例如经12周耐力训练的人,运动中脂肪酸供能比例(53%)明显比对照者(40%)高。这引起运动肌吸收和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使运动保持较高水平的血糖。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抵御血糖症的发生和发展。

另外,有研究证明:有氧代谢运动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与分解。低强度耐力运动时,由脂肪氧化供能约占肌肉能量来源的60%,同时还能提高体内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含有甘油三胎的浮靡和LDL(低密度脂蛋白,可大块沉积在血管壁上)分解,这样就降低了血脂总量,而使HDL量升高。HDL是高密度脂蛋白,重要功能是薄薄地附在动脉管壁上起保护作用,还能清除其他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因此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积极的作用。

2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耐力性有氧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大致有两种:一是可以改善心率变化;二是可加强心肌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运动带给心脏功能的影响可通过心率的变化来判断。人体运动对,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的能量供给。心脏具有一定的储备力,平日心输出最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有氧运动可增大这种力量,即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2.1 运动时的心率变化

健康成年人的心率为:男65—75次/次,女70—80次/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可比正常入略低一些,田径运动员的心率大多为50次/次左右,马拉松运动员心率只有40次/分左右。也就是说长年坚持有氧运动能使心率保持低水平(安静状态下心率低时,说明,心脏功能强、潜力大)。原因之一是控制心服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原因之二是心脏容积增大,心脏收缩力加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多的结果。因此,同时出现心搏量增多和减少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标志。用这种心率与一般人作比较,可以发现运动员心脏负担比较小,因为它每分钟要少跳20—30次,每天可少跳2—3万次。这说明心脏工作的效率高且节约能量,心脏每次收缩后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期,从而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地防止心脏过度疲劳,形成一种自然防御机制。

2.2 心搏出量

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

每分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

下面有两组数据可供比较:

安静状态下:一般人群:5000毫升=70次/分×70毫升

   运动员:4500毫升=50次/分×90毫升

最大强度运动:一般人群:22000毫升=195次/分×113毫升

    运动员:37000毫升=195次/分×190毫升

通过比较可知,安静状态下两者每分输出量相差不大。而当以最大强度运动时,假定两者心率都可达到平均最高值195次/分,运动员组每搏输出量可以从安静状态时的90毫升增加到190毫升,每分输出量可高达37升。一般人群则由70毫升增加到113毫升,每分输出量可能提高到22升,由此可见一般人群组在心脏储备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别,并说明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心脏功能。每搏输出量的增多说明心脏对锻炼的适应性能力得到了提高。每博输出量与最大吸氧量呈正比例关系,运动时心搏出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机体各器的有氧代谢。当心搏量达最高峰时,吸氧量也达最高峰。因此,心搏量又是决定有氧代谢能力的关键。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又是全身耐力的原动力及构成体力的重要因素。有氧运动可使心搏量增大,可以改善全身耐力进而增加体力,使精力旺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所在。

3 有氧运动对肌肉耐力体力的影响

3.1 在进行某种运动时,常会发出身体局部(大腿或小腿部)痉挛、麻木、疲劳等症状,而使运动无法进行下去。这种现象在于平素缺乏锻炼者身上更易见。这实际上就是肌肉耐力低下的表现。

肌肉耐力与氧供给能量有密切关系。毛细血管血液含量多时,肌肉对氧的利用率就高。运动锻炼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和血液含量,因此长期的锻炼能提高肌肉耐力。

3.2 有些人认为,只要坚持参加运动,身体素质就能提高,对健康就会有益。这种看法实际上并无科学根据。从科学角度看,运动与体力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质量等条件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必然不同。从本质上看,爆发力的锻炼形式只能增强局部肌肉耐力,上肢握力练习的结果重点提高的是上肢的臂力与腕力。所以,只有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刺激强的全身性耐力运动(有氧代谢运动),才能有效地提高人体体力。

以上不难看出有氧运动对于健康来说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氧运动,使身体活动起来,机体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等身体器官得到自然的刺激,可促进青少年协调生长发育;可使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并发挥各器官的正常效能;可使老年人的体力衰退保持在最小限度内。总之有氧运动锻炼对增进健康有巨大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1、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2、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3、体育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4、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6、体育运动促进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7、体育运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

 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能对这种心理状态加以调节,无疑将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你知道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有什么影响吗?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积极影响

 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一)体育运动对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良好的情绪能增强身体的健康,而健康的身体又能促进良好情绪的发展。一个运动员,往往因为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而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勇于进取,这正是因为体育锻炼产生的积极情绪,刘少奇同志在1956年说过:?看到运动员,使人心里愉快。?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句:?世界上没有更美的衣裳,像新鲜而结实的肌肉一样。?这说明健康的身体对促进积极情绪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体育工作的老前辈马约翰深知体育运动的乐趣,他70多岁外出开会时,还坚持上下爬楼梯,因此,工作总是精神充沛,信心十足。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体育运动中,身体运动以及外界情况变化施加给机体感受器官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机体感受器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身体运动和外界刺激,就会在意志品质上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一定刺激时又会得到再现,这种心理活动使受不同情景刺激的内在联系的表现,使人们把运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刺激中的表现。外国有位叫叶瓦马的心理学家在1979年运用犬特马性格因子测试方法,对参加运动会和不参加运动会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两者的意志品质差别很大,凡是参加的学生以下几种意志特征的测试结果较好,即自制、快乐、超我、坚韧、敏锐、自信、合群和从容不迫。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消极影响

 (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情绪的影响

 据调查61.4%的学生承认当本身的身体素质水平低于其他同学时会才出现低落情绪。同时,通过观察教学课中学生的练习发现,凡是技术掌握快而好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好的连锁反应。反之,对技术动作掌握慢而效果不好的学生,有45%-65%的人会情绪低落,易产生厌倦心理,有时甚至只为了应付教师,被动地练习,稍不注意就会偷懒休息。

 (二)教师教学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水平低,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教授顺序不能正确把握,练习手段缺乏新意,讲解语言单调、贫乏,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等,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学课很枯燥乏味,使他们的情绪状态产生变化。从问卷中得知,当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练习他们已基本掌握的内容时,有64.9%的学生既不表示愿意练,也不表示不愿意练,感觉只是一般。所以,这些学生既有向消极性情绪方面发展转变的可能。

 在体育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师的威信和榜样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十分突出的。一个有权威并且民主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是既可敬可爱又受到尊重的。同时,教师课上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也是有影响的。调查中得知,有28.1%的同学认为教师情绪对自己的课上的情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68.4%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只有3.5%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情绪不会影响自己。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技术方面:体育综合素质运动技术动作复杂,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动作组合多变,难度不一,内容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与各个专业学生之间进行交谈,学生常常表现为积极,有30%-40%的学生会产生自满的情绪;当所学动作难度较大,学生掌握动作慢时或者不易完成时;有10%-15%的学生会通过各种理由避过这项动作的练习或对此一带而过,对自己不做严格要求。

 战术方面:体育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练习或团队教学比赛时,20%-40%的学生常因为滋生技术失误及配合上的失误,彼此间容易出现埋怨、好生气等消极情绪。即使有学生在课堂上对此没有通过语言、表情或是身体动作明显表示出他们的情绪变化,但据了解仍有50-60%的学生会产生情绪消极,正是由于体育综合素质教学中团队配合要求比较高、趣味性较强、对抗紧张激烈等特点,常使学生情绪表现出时而兴奋、紧张,时而懒散、低落,从而影响着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进而对体育综合素质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我校大学生紧张、兴奋的影响

 从生理学角度讲,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肾上腺分泌量增加,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种类似吗啡的化学物质?内啡呔,使人产生愉快感,从而降低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运动对缓解或消除大学生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等消极情绪,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感和精力水平,使人精神振奋有积极作用。神经心理实验研究表明,人处于运动状态时,大脑主管情绪的右半球就会立即兴奋起来,使运动者进入一种愉快的气氛中,从而精神振奋,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身体形象,从而提高身体自尊感。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人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地影响,它可使人的意志品质向好的一方转化,从事体育活动时,为了要达到某种目标,如果把球投入篮内,把球踢入网中,把某一动作做到符合标准,都需要多次的刻苦练习,特别是从事一些带惊险性动作或激烈的对抗赛,就很自然地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机敏、果断、不畏艰险和勇往直前等好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对消极情绪的抑制作用

 体育运动是一种高尚的娱乐活动,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诱导积极情绪的发展,从而减少无聊的恶作剧、赌博、斗殴等低级趣味活动,避免这些刺激所产生的不良情绪的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科技的高度发达,体力劳动会诱发人们的不良情绪,在美国1980年由于脑力劳动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神经病质、周期性偏头痛和情绪失常的职业病患者有39万之众,在英国,由于上述原因,1960年全国损失了250万劳动力,我国脑力劳动的紧张情况也在加剧,脑紧张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娱乐活动是预防和减少紧张状况的方法,体育运动更是集身体健康和良好情绪于一身的方法。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教师教学对学生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

 2.体育锻炼对减轻我校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对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3.体育锻炼对消极情绪有改善的作用。

 4.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抑郁和焦虑。

 (二)建议

 1.应鼓励我校学生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个星期至少3次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可以改善消极情绪。

 2.跑步是较好的锻炼方式,要让我校学生注意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短期效果,如紧张的释放,同时也要让其了解长期锻炼的效益。

文章标签: # 运动 # 体育运动 # 情绪